折纸大百科2024年10月11日发布:四个日常减负信条
⭐发布日期:2024年10月11日 | 来源:折纸大百科
【澳门六开奖最新开奖结果2024年开奖结果今晚】 |
【澳门王中王100%的资料2024】 |
【一码一肖100准今晚澳门】 | 【2024新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】 | 【管家婆八肖版资料大全最新开奖记录】 | 【2023澳门精准正版资料大全】 | 【新澳2024年精准资料】 | 【新澳历史开奖最新结果查询今天】 | 【2023澳门资料大全免费开奖记录查询】 | 【新澳门一码一肖100精确开奖结果记录】 |
【澳门资料大全正版资料2023年开奖结果查询】 | 【2O24新澳彩料免费资料】 | 【2024新澳彩免费资料】 | 【今天澳门一肖一码】 | 【2024年管家婆的马资料】 | 【2023澳门资料大全正版】 | 【2024新澳彩资料免费资料大全开奖历史记录】 | 【2023香港特马开奖结果查询今天开奖结果记录】 |
文:王智远 | ID:Z201440
各种社交账号下,都有“个性签名”一栏。很早时期,个性签名代表一个人的信条,后来,也不知道怎么就成了广告留下联系方式的地方。
信条,是生活中,所秉承的某些信念,它是一种明确被表达出来的格言,也可以是遇事,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原则。
你有信条吗?这些信条,如何影响日常决策和生活呢?
01
我有。第一条是熵减。熵,是热力学的概念之一。
简单来说,它代表系统混乱程度,当系统熵值较低时,意味着系统比较有序;而当熵值比较高时,说明系统比较混乱。
我们每天都在对抗熵增,只不过,很多人没有意识到。
想想看,早上一睁眼,拿起手机,各种消息和图片涌进大脑;这些信息让我们的注意力被极限拉扯,到了下午,就觉得累极了,什么都不想做。
有些人试过这样做:起床后先冥想几分钟,或者做做伸展运动,让大脑和身体从睡眠中平稳过渡到清醒。还有,尽量少看手机,少刷社交媒体,避免信息太多冲击到自己等等。
可是,你知道吗?熵增不止这些。
你平时追剧吗?是不是一下班就赶紧看两集?有的剧新上映,每天放两集,有时,还要买单集或者提前订阅,对吧?
我个人并不喜欢这样。我追剧有个原则:等剧集全部更新完再看。为什么这么做呢?一方面,每天追两集,第二天我可能忘了前一天的剧情;有时候,看到熟悉的演员,我还会想起他们以前的戏,容易分心。
另一方面,这样追剧挺耗费我的精力的。想想看,如果一件事没完成,你是不是老想着它?就像电脑后台运行很多程序,久了就会卡顿一样,剧情一直在我脑子里转,挺烦的。
所以,我通常等剧集全部更新完,一次看完、要么分两三次看完,速度调到1.25倍;这样既节省时间,又能减少熵增。
当然,物品购买也会有熵增的情况。前几天,我想买个水杯。在淘宝和京东上一看,推荐的水杯价格大多在60到120元之间。
感谢算法,让我知道自己的消费水平在哪里,不过,后来我恍然意识到,为什么一个简单的水杯要这么贵?
我买水杯目的很简单:方便出行时喝水。市场上虽然有更贵的选项,但我只要一个日常使用和健身时用的杯子,没必要追求高端大气。
于是,我转到抖音上搜索,经过横向对比,我找到了一个只要9.9元包邮的水杯,用起来也挺不错的,你要是日常通勤使用,可以试试。
分享这个经历,我并非为了推销产品,而是想说明一个观点:做决策时,我们会被额外的信息干扰,从而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需求。
Adams 等人在2021年的《Nature》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,题为“人们系统性地忽视减法策略”(People systematically overlook subtractive changes)。
研究表明,人们做决策,往往会忽视减法,更倾向于添加新元素;也就是说,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,大多数人的直觉是增加更多的组件或步骤,而不是考虑去除一些已有的部分。
这也是大脑为了使自己决策更精准,对信息贪多的一种表现。所以,这和我买水杯的情况很相似,不是吗?
一些额外的信息,看似有用,实际上只会增加选择困难,不一定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。因此,做任何事前,我喜欢先问几个问题:
这件事的目标是什么?想达到什么效果?是否可以简化一些步骤?哪些步骤是不必要的?
通过这样的思考,能去掉一些冗余部分,避免浪费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成本;在思维上、物品上、决策上,我都遵循熵减信条。
02
第二条是什么呢?我把它总结成:具象化。什么是具象化(concretization)?简单讲,关注具体的事情。
要深入了解具象化,我们不妨先看看什么是“象”。
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,在《解老》篇中说:“人希见生象也,而得死象之骨,案其图以想其生也,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”。
什么意思呢?
我们常常想看到完整的图画,但最后得到的往往是不完全的线索;面对不完整的信息,我们会用已知的图形,想象出完整的样子。
所以,这里的“生象”指完整、生动的图像或情景。
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现在的人喜欢抽象的东西?比如,我看抽象视频,看着看着,就觉得作者好像在表达一些深意,然后,会不知不觉共情起来。
其实,抽象本身有一种超越凡俗的神性、优秀抽象作品往往没有具体意义,但总给人一种荒诞又混乱的印象,这种对通常意义的缺失,让它才具备了稀缺性。
这也是,为什么以前大家说儿时最快乐,因为过去的孩子,小时候,可以沙子里和水玩一天,也可以在草丛里抓蚂蚱玩一天。
孩子在经历中,根本不会思考它的意义所在,所以,它具备神性;现在的人不快乐,本质是把“快乐”一词压缩成了饼干。
比如:
打开短视频平台,大家都在告诉你幸福是什么?类似有房有车,家庭美满,事业有成。其实幸福的形态很多,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经历和感受。
拿我来说,上次和朋友打羽毛球,就觉得特别幸福。这不仅仅是运动,它训练了我的注意力,给了我目标,让我全神贯注,感觉时间飞快就过去了;这种感觉,就很幸福。
我喜欢把生活具象化,我会把时间分成一个个小块,每个时间块只做一件事,做完就停。如果安排了半小时,做到一半不想做了,我就休息。
这样做,我能全心投入每件事,发挥出最好的状态。
而且,具象化以后,我焦虑的比值一天比一天低,因为它更具体,我知道每时每刻在做什么,这种明确感,让我更加从容;所以,你也可以尝试先把那些宏观看不见的东西,变得具象一些。
03
具象后呢?我的第三个原则是:怎么做。
在我的生活、工作中,我更关注怎么做。也许你会感到好奇,为什么要聚焦怎么做?不知你是否注意过,当我们提出“为什么”时,其实在追溯以往发生或已发生的背景信息。
例如:
你作为领导,问团队某个伙伴,为什么这件事情结果这么差?此时,对方的回答会是,因为.....所以......。
人的思维方式倾向于向前回溯,寻找理由,思考哪里做的不好,或者是什么情况A导致了现在结果B,这在复盘行为中属于好事。
不过,它并不利于改进现有状态,因为已经发生的事情由各种因素造成,不能做简单归因,也很难归因;然而,如果转变思维,从「怎么做」出发,可能就不一样了。
比如:
你问小张,这件事已经发生了,接下来打算怎么改进呢?你会发现,对方会从怎么做角度出发,把注意力放到当下考虑下一步怎么办,如何快速迭代,这反而有利于推进事情的进展,实现目标快速达成。
从狭义上讲,在演讲角度,为什么、是什么、怎么做能够抓取人心;但从实用角度来看,以“怎么做”去驱动,反而更有利于将事情做得更好。
而且,关注怎么做能调整行动偏差(action bias)。
所谓行动偏差,指我们每天接触大量信息,会误将看过的理论知识,当作已经实践过的,实际上,将知识转化为行动比仅仅理解它要困难得多。
怎么做的压迫性思维,有点像从理论从来,到实践中去,再到理论中来的循环;毕竟,实践是检验所学知识做朴实的真理。
知识的本质,对自己来说,本应是理论与行动的结合,因此,我一般会反复强调:先关注行动,在实践中不断迭代,然后继续行动。整个过程中会产生正反馈,促使更深入的做好每件事。
这种思维方式与实用主义(Pragmatism)哲学比较相似,实用主义强调用验证、用效果来验证所学的到底是不是真理。
每个人对真理的看法不同。我说过一句话叫: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这句话,源自威廉·莎士比亚,意思是,每个人对同一部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都是不同,即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
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争论,究其原因,通常是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理解了许多道理,却仍然难以过好这一生。你有你的观点,我有我的想法,正因为视角众多,我们很难对这些不同的视角进行有效的批判。
那么,真正能够审视一个人观点的最佳方式是什么呢?
不是听他说了什么,而是观察他实际做了什么。一个人的行动是其思想和原则的直接反映,因此,通过行为来评估观点,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其立场和价值。
所以,我喜欢用看对方做了什么,来观察一个人的行为;反之,我也会用“怎么做”的方式来指导自己的行动;通过这种方法,我可以更好地实现目标,确保知行合一。
04
我的第四个信条是关注:如何构建正反馈?
人大脑的一个底层需求叫稳定。当我们遇到一些波折,或无法直接解决的问题时,内心会发出“好烦、怎么办”等不好的信号。
此时,若你抱着这样念头面对问题,即便被解决了,依然会对心态产生影响。
课题分离(topic separation)是为数不多,让我眼前一亮的理论,它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·阿德勒(Alfred Adler)提出的。
课题的意思是,要面对的问题、或任务。它的原意是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,我们要对自己的课题负责,不要过度干涉别人的课题。
比如:
孩子学习成绩不好,作为家长可以适当给出帮助,但不能强迫孩子学习,因为,那是他自己要面对的问题;同样,我们也不能让别人来承担自己的课题,类似于,你不能因为自己害怕孤独,而要求别人一直陪着你。
课题分离给我最大启发:构建事情的积极正向联系。
当工作没有完成、很焦虑时,我会暂时停下来,审视一下客观因素;我会尝试把因素定义得非常具体。比如,问自己:是不是因为现在脑子太累了,要缓缓?是不是这件事情太庞大,我没有有效地进行拆分?
然后,我会花一点时间来整理、规划想做的任务,具体可以分为五个步骤:
先想清楚难题是什么 可以拆分成几个小任务 这些任务还能不能再细 小任务按照重要性排个序 把它们定在日程表里一篇文章、一个项目结案我都会这么做,你可以把它放到项目管理软件中,甚至做成一个ToDO list写出来都行。
一开始,你看着清单会觉得,哎,我要做的可真多,怎么办?别着急,还记得我提到具象化中的把时间分成一个个小块的吗?
没错。再更具体一点,我有一个45分钟原则。
很多人对着电脑,一看一上午,脑子根本没时间休息,我则喜欢把工作时间限制在45分钟以内,有时甚至缩短到15分钟。
也就是说,我会将最小的任务单元与具体的时间段相匹配,这样做可以防止大脑过度疲劳,同时,保持精力和效率。
所以,还是从小处着手,慢慢来,不要急于求成,如此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一天能很多任务;这样一点一点地做,不仅减轻了压力,还能让你看到实实在在的进展。
45分钟还有一点,你能在各任务之间休息,这样的切换可以快速恢复精力,保持大脑活力。
因此,当得到一个个类似节点式的关键时刻,你的行动阻力反而变得会更小,而一次次节点式完成的动作,又进一步让事情得到了正向的发展。
这就是我从课题分离中获得的最大收获。说白了:
关键时刻,我能把事情和感受区分开来,并且针对复杂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拆分;这样做不仅帮助我更清楚地看到每个问题的具体内容,还让我,更有条理地解决它们,避免情绪影响我的决策过程。
好了,熵减原则、具象化、怎么做、构建正向联系的反馈,这四点,你可以参考;当然,最重要是找到自己的做事信条。
总结
微观,比宏观更有力量。
希望你能拥有一些微观的人生信条,用来指导行动和决策,在此之上,才能变得更好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
【新澳2024年精准一肖一码开奖结果】 【2024年新奥门开奖结果】 |
【香港期期准资料大全】 【新澳门彩4949最新开奖记录】 |
【2024澳门管家婆资料大全免费开奖结果查询】 【澳门六开彩免费精准大全】 |
【2024澳门六今晚开奖结果出来】 【新澳管家婆资料2023大全】 |
【2024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】 【2023年澳门码今晚开什么特马】 |
【2023澳门今晚开什么开奖记录今晚】 【2024新澳今晚资料开奖记录查询】 【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开奖结果记录】 |
发表评论
裴诚
4秒前:拿我来说,上次和朋友打羽毛球,就觉得特别幸福。
IP:31.69.7.*
齐丁公
6秒前:一些额外的信息,看似有用,实际上只会增加选择困难,不一定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。
IP:44.57.2.*
帕莱什·拉瓦尔
6秒前:熵,是热力学的概念之一。
IP:59.20.6.*